編者按:這五年,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加速推進、碩果累累。我們規劃建設了雁棲湖國際會都、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第四使館區等重大標志性工程,成功舉辦了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10余場主場外交活動和2022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重大國際體育賽事,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我們持續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北京對外資企業、國際組織和國際化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
在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北京外事”推出《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這5年》專欄,集中展示市屬媒體對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新進展新成效的系統梳理和報道,讓我們共同回顧5年來的努力和付出,共同見證這些難忘的精彩瞬間!
作為首都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北京,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核心承載地。五年來,北京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推動形成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需求相適應、與國際交往中心地位相匹配的服務保障能力,推動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不斷取得新成績。
國際交往空間格局全面優化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位于奧林匹克中心區、國家會議中心(一期)北側,項目總建筑面積約78.5萬平方米。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
這只是北京重大設施國際交往功能實現提升的冰山一角。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提升,棲湖組團項目全面開工;新國展二三期啟動建設;大興國際機場國際會展中心建設完成選址論證;制定出臺東壩地區規劃建設方案,規劃建設第四使館區,推動打造“第二個三里屯”;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這些重大項目建設的穩步推進,著力打造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核心承載地。
此外,北京優化提升“一核”“兩軸”重要節點空間品質,推動天安門地區、中南海周邊等傳統國事活動重點區域專項整治取得成效,強化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國際交往功能及環境提升,結合中軸線申遺保護,完善中軸線北延長線國際交往功能,制定實施南中軸地區規劃。每一項都彰顯著北京國際交往空間格局的不斷優化。
國際交往平臺提檔升級
作為國內首個以經濟技術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對德合作園區,中德產業園目前已集聚了奔馳、威樂等73家德資企業,202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近300億元,德籍高管及工程師團隊達到100余人。這是北京充分利用“兩區”政策疊加優勢,在重點產業園區開展具有國別特色的開放探索,是著力打造產業國際合作新集群的最新成果。
近年來,北京持續提升“三平臺”國際化、專業化和市場化水平。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成為我國服務貿易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展會,中關村論壇提質升級為集科技交流和創新成果展示、發布、交易為一體的國際化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平臺,金融街論壇被譽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風向標之一。
在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積極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建設方面,北京成功打造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世界5G大會、世界機器人大會等一批國際性科技交流活動品牌,在全球配置科技創新資源的能力顯著提升。
國際高端資源要素加速集聚
在北京市的中軸線上,坐落著一個外觀似“魯班鎖”,從高空俯視似“中國結”的建筑物——亞洲金融大廈。這里不僅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部所在地,同時是一座可以滿足國際組織辦公要求,達到使館級安防標準的5A超甲級建筑綜合體。
亞洲金融大廈
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等國際組織和機構成功在京落戶,全球音樂教育聯盟、全球服務貿易聯盟在京成立,在京登記落戶國際組織達106家。這得益于北京不斷健全完善國際組織服務保障機制,出臺實施推進國際組織落戶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支持國際組織落戶的便利化措施。
同時,北京著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居全球城市榜首。在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207家,外資企業總量接近5萬家。
在加快建設國際人才社區方面,高水平推進望京、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等8個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打造望京小街、順義羅馬湖等國際化特色示范街區。成功舉辦兩屆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吸引8000余名海外創業人才。
(記者:劉欣欣)
(圖片來源:北京外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