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北京的光榮使命。近年來,全市各區認真落實市委總體部署,結合各自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齊抓共建,積極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各項工作,成就顯著,成果喜人。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北京外事”特推出“各區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亮點紛呈”系列,集中展示各區工作進展與成效,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
昌平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堅持創新開放、服務外交大局、推進國際產業合作、提升國際服務水平、講好昌平故事以及提升城市魅力等方面,高起點謀劃作為,高標準推進實施,不斷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
創新+開放 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持續提升
堅持創新發展,聚焦搞活未來科學城,“兩谷一園”創新格局加速成型,北京國際科創中心樞紐型主平臺作用日益突顯。組建協同創新平臺23個,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建成投用,國內首家國際研究型醫院主體結構封頂。
堅持開放發展,內生動力活力有效激發。生命科學園及周邊納入北京自貿試驗區,全國首個去中心化臨床試驗試點(DCT)成功落地;引入了新生巢、飛鏢國際、賽默飛等135個國際化、專業化項目,全區實際利用外資較上一個五年實現翻番。
服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完成龍域、龍德等傳統商圈改造提升,樂多港萬達等高品質商業項目開業運營。
牢固樹立大局意識 高質量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全市對外交往
圓滿完成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服務保障任務。邀請外國留學生拍攝《聚昌平慶冬奧》音樂短視頻,邀請區內外籍專家和留學生代表參加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觀禮,服務保障冬奧會舉辦期間居庸關長城閉環參觀和“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采訪活動。
主動參與、積極承接國家外交和北京外事活動。辦好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生命科學國際高峰論壇、北京未來科學城碳中和與能源轉型國際論壇—中德論壇、首屆中俄青年創新創業與創意大賽“醫藥健康”和“文旅體育”賽道產業決賽等國際活動,打造國際會議品牌。積極承接外交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培植中外友誼林,感知北京新發展”、全國友協2021“友好日”等品牌活動。參加第25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人工智能領域頂級盛會”—2022北京智源大會、莫斯科“諾貝爾愿景·開放式創新2.0”論壇等活動。
創新推動國際標準化工作。推動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北京市藥品檢驗研究院、莫斯科衛生保健創新技術中心和莫斯科創新集群簽署《共建“中俄醫藥健康標準轉化中心”意向書》。持續開展中法商務區標準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世界上首個針對商務區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標準,逐步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國際標準化建設新模式。
加速集聚國際要素 借“云”之翼活躍國際交往
開展國際科創和產業合作。聚焦醫藥健康、先進能源等主導產業,重點推進與以色列和歐洲國家的先進產業集群拓展國際科技合作渠道,積極對接外國駐華使領館、國際商協會、海外創新集群等資源渠道,參加2021牛津劍橋博士北京行海外人才政策宣介會,打造“駐華大使昌平行系列活動”,擴大國際科技合作伙伴關系。
探索后疫情時代友城交往新模式。組織開展8場“云外事”國際交流活動,與韓國、西班牙、匈牙利、新西蘭等友城就公務員交流、足球培訓、青少年文化交往、中醫合作、超大型社區社會治理等項目開展合作,保持國際交往活躍度。
搶抓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機遇,發揮“兩區”政策優勢。推進與歐洲國家在技術經貿領域等方面的合作,2021年1-11月全區實際利用外資2.44億美元,同比增長50.94%;1-10月出口額139.1億元,同比增長74.1%,創歷史同期新高。引進北京塔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德國)、北京邁特恩商務咨詢有限公司(英國)、北京博宏創想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安道爾)等一批優質外資企業在昌落地。
全方位提升國際服務水平 加快國際人才社區建設
加快硬件建設,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建立重大項目協調督辦機制,未來城國際學校項目教學樓和高博國際醫院項目主體結構已經封頂。
加強軟件建設,提升配套實力。委托智庫開展國際調研,完善國際人才引進及國際人才社區政策體系,提出中長期規劃和具體行動計劃,加快產業配套區、綜合服務區、宜居休閑區建設;發揮“一站式”國際人才服務中心作用,打造創新創業集聚空間和支撐平臺。
提升涉外服務水平,優化國際營商和語言環境。及時優化外籍人員來華邀請辦理流程,審批關口前移,縮短審批時限,為企業建立電子賬戶,實現信息一次提交、多次使用;“昌平分局外國人出入境服務大廳”落地生命科學園;開展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規范性文件專項清理,編制《外商投資政策昌平指引》;全面實施《北京市公共場所外語標識管理規定》,建立37個重點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數據庫,整改應設未設和譯寫不規范標識1115條;充分利用區內高校資源,面向公務員舉辦英語學習班,面向涉外酒店開展迎冬奧英語培訓,提高語言服務能力。
多元化開展對外宣傳 生動講述昌平故事
“昌平外事”公眾號在全市各區中率先實現雙語宣傳推送,積極展現昌平區發展成就和優勢資源。
邀請在昌外籍友人拍攝《垃圾分類國際情景小課堂》、“外國人贊昌平”系列四部曲等視頻,點擊量超過70萬次,并多次榮獲市級相關獎項。
進行國際形象設計;開拓海外媒體、華人團體資源,加強未來科學城品牌推廣,講好昌平故事;建設外文網站,開展全方位外語宣傳推介。
打造特色文化外事接待路線 提升城市國際魅力
梳理區內產業、文旅等涉外接待資源,形成《昌平區外事接待資源庫》,上報市級外事參訪項目23項。
全市首個碳中和主題公園--溫榆河未來智谷建成開園,42公里綠道慢行系統全線貫通,新增郊野公園16個,織補口袋公園、小微綠地37處。
重點打造“三條文化帶”,突出昌平區“運河之源、太行之首、居庸之要”三帶匯聚獨特優勢,守護傳承好文脈薪火,持續打造“居庸山月”、北京國際魔術大會等品牌活動,打造居庸關、銀山塔林等文旅IP,加強明十三陵、八達嶺奧萊和樂多港假日廣場聯動,做精一批主題參觀線路,打造歷史文化國際名片,不斷提升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