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北京的光榮使命。近年來,全市各區認真落實市委總體部署,結合各自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齊抓共建,積極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各項工作,成就顯著,成果喜人。
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北京外事”特推出“各區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亮點紛呈”系列,集中展示各區工作進展與成效,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
門頭溝區立足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結合區域發展特點和文化、自然資源稟賦,積極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高標準服務首都新時代發展。
持續提升國際交往承載能力
高標準建設“一線四礦”,昔日能源重工業基地轉化成為山水交融、青綠交織、工業遺存與自然生態交相輝映的文旅康養休閑度假區。成功接待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一帶一路”行動平臺代表會議,打響具備涉外接待能力的“門頭溝小院”品牌。依托故宮博物院,將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打造成集非遺文化國際交流及展覽、非遺研學、文創辦公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舉辦十三屆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打造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國際山地運動打卡地。
大力拓展國際友好交流
拓展友好交往渠道,與國際友城韓國首爾永登浦區簽署《關于加強交流合作的協議書》,共同開展抗疫合作,在智能醫療等方面培育互利共贏的合作意向。與德國魯爾區博特羅普市舉行視頻會議,推動雙方產業合作;持續開展國際文化交流,舉辦“斯里蘭卡文化周in北京”活動,邀請友城青少年參加2022“多彩世界”國際青少年繪畫展等活動,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和友誼,促進民間交流。
不斷擴大區域國際影響力
立足挖掘生態涵養區特色,推動琉璃燒制技藝、潭柘紫石硯雕刻技藝、京西太平鼓、京繡等非遺文化產品亮相服貿會。關注外籍人士在生活工作方面的需求,開展摸底調查及滿意度座談;規范公共場所外語標識,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聯動糾錯“隨手拍”,優化國際語言環境。
加快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
服務京西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等重要功能區建設,形成31條生態涵養區特色政策,吸引優質資源落地,新設外資企業33家,全新打造金融街·融悅匯和中駿·世界城奧萊中心等消費載體,加快發展首店經濟,引進百余家市級首店、區域首店和離境退稅店,促進區域消費品牌迭代升級。
產業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以中關村門頭溝園為科技創新主陣地,深化與中關村發展、華為、華潤醫藥、精雕科技等頭部企業戰略合作,做強人工智能、心血管醫療器械、超高清數字視聽等細分行業,打造專精特新產業69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精雕科技入選我市首批20家“隱形冠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