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2年1月1日,《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正式施行,為全市依法推進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提供了有力依據。全市各區、各行業主管部門嚴格按照《條例》要求,有序推進落實,取得積極成效。
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北京外事”特推出“實施《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專題,集中展示北京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工作進展和成效,服務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
為落實《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海淀區堅持“依法規范、聚焦重點、優化服務、全面覆蓋、廣泛參與”,著力優化國際交往語言環境。
一、堅持依法規范,完善體制機制建設
一是加強統籌謀劃。區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領導小組將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納入工作要點及重點任務清單。二是加強協同合作。區外辦與城管執法局聯合印發《條例》執法工作方案,依法促進國際交往語言環境提升。
二、堅持聚焦重點,做好冬奧服務保障
一是建立外語人才儲備庫。服務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建立包含335名干部的外語人才儲備庫,全力投入冬奧測試賽服務保障。二是開展冬奧涉外服務保障培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對首都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中心運行團隊、接待飯店等相關隊伍80余人開展涉外服務保障培訓。三是把關涉奧外語材料。對《亞洲花樣滑冰公開賽賽事公告》、冬奧簽約酒店接待手冊等材料外語版進行前置審核。
涉外服務保障培訓
三、堅持優化服務,推進外語便利化舉措
一是提升雙語政策信息可及性。完善區政府門戶網站外語版建設管理,實現創業服務、生活指南、社會交往等信息在線查閱功能;區“兩區”辦發布《海淀區外商投資指引》中英文版,便利在海淀投資、工作、生活等最新政策查詢;“海淀外事”微信公眾號改版升級,增加雙語信息發布頻次。二是強化政務服務便利度。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新增外語標識273塊,整改外語標識600余塊;設置外語咨詢窗口1個,配備外語服務人員4名,提供外語服務1033人次,持續提升外語服務水平。
四、堅持全面覆蓋,規范外語標識
一是開展全面自查整改。制定《2022年海淀區規范公共場所外語標識工作方案》,圍繞五類重點公共場所確定年度工作任務33項,累計檢查外語標識1000余條,整改350余條。二是夯實日常監督檢查。對新世紀日航酒店等7家冬奧簽約酒店、紫竹院公園等10家文化旅游場所、地鐵10號線牡丹園站等6個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北京西站下沉廣場等3處應急避難場所、中關村壹號等4處大型國際活動承辦和接待場所進行督導檢查,對發現的57條不規范外語標識進行掛賬督辦、動態核銷。三是加強靶向管理。加大重點項目重點場所保障力度,支持五棵松體育館和首都體育館整改外語標識17條267塊,五棵松冰球館新設外語標識39條1269塊。四是做好前置審核。審核中關村科學城(海淀區)規劃展覽館、龍徽1910文化創意產業園、海淀區人才服務中心等場所的新增外語標識,確保準確規范。
外語標識檢查
五、堅持廣泛參與,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一是做好《條例》宣傳推廣。向海淀區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相關部門和街鎮印發《條例》,多種形式開展宣介。二是動員公眾積極參與。積極參與“外語標識全民糾錯月”活動。在“海淀外事”微信公眾號內設置“英語標識糾錯”欄目,發動公眾共同規范錯誤外語標識,在全區營造共建共享國際交往語言環境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