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復雜的首都疫情防控形勢,為筑牢首都疫情防控屏障,市外辦黨組高度重視黨員干部下沉一線支援疫情防控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和市直機關工委工作要求,全面統籌、合理調配。4月30日以來,分三批組織13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村)協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們化身“大白”“小藍”,協助開展核酸檢測、數據統計、政策宣講、物資整理、證照制發、熱線接聽等工作,與街道、社區(村)工作人員、志愿者和居民群眾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全市疫情防控貢獻了外事力量,在抗疫一線展現了外事干部的使命擔當。
協調督辦處冀鴻翔:當好“疫”線“宣傳員”
5月14日以來,冀鴻翔下沉到朝陽區雙井街道九龍山社區,協助社區進行人員信息查驗、核酸檢測信息采集、抗疫宣傳等工作。
從下沉第一天開始,他就頂著朝霞出門,踩著落日余暉方歸,用腳步走遍了社區的每一個角落。他主動向社區居民和周邊商戶宣傳防疫政策,積極幫助協調解決問題,不厭多講解,不怕多跑腿,真正用心、用情做好防疫宣傳,積極取得居民自覺遵守防疫規定理解,和社區居民一道,畫出防疫工作的最大同心圓。他說,抗擊疫情最強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
環太處武輝: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基層抗疫攻堅
5月2日以來,武輝下沉到通州區宋莊鎮小堡村,主要負責組織核酸檢測、分發防疫物資、統計和更新相關數據等。
小堡村下轄5個片區,每個片區內都有畫室、酒店和企業等人口密度大、流動性強的物業。為了更好梳理人員信息,做好防疫工作,他利用休息時間從6000多條數據中整理出585個地理坐標及對應片區的檢索庫,實現了流調數據的自動識別檢索,并對疫情相關數據進行規范化處理,通過函數計算的方式實現了數據自動分析匯總,極大提高了數據統計工作的精準度和便捷性,便利了村防疫工作的高效開展,受到一致好評。他說,能用自己的特長為基層抗疫貢獻一份力量,倍感榮幸。
歐非處徐雨佳:在基層一線磨練成長
5月8日以來,徐雨佳下沉到通州區中倉街道小園社區,主要協助核酸檢測、流調信息統計等工作。
小園社區是一個老小區,很多住宅樓都沒有電梯。她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穿著防護服爬樓梯,上門統計流調信息,在炎熱的天氣里,常常累得汗流浹背。偶爾遇到不解和質疑,她也依然耐心解答,一天下來雖然口干舌燥,卻也用微笑感染了周圍的人。經她統計的信息,均完整規范無遺漏。社區干部為她點贊,她說,抗疫一線的磨煉幫我更快成長。
港澳處李韜:盡心盡責顯擔當
5月12日以來,李韜下沉到朝陽區將臺地區駝房營北里社區,主要協助核酸檢測信息錄入工作。
駝房營北里社區有近2000戶居民,其中還有不少外籍人士和港澳臺同胞,既要保證身份證、護照、回鄉證等各類身份證件信息錄入的高效、準確,還要做好溝通,根據不同情況為相關居民講解政策,以情動人,鼓勵他們積極配合防疫工作?!耙咔榫褪敲?,崗位就是戰位”,短短幾天,他就練就了眼明、手快、精準的錄入功夫,多年工作學習積累的英語、粵語也都派上了用場。不僅做好一顆螺絲釘,還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潤滑劑,為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他說,能盡自己的能力為社區做點實事,感覺心里特別踏實。
領保處朱克諾:當好居民的貼心人
5月7日以來,朱克諾下沉到朝陽區勁松街道首城社區。主要負責信息核查和核酸檢測秩序的維護。
首城社區共設有7個核酸檢測點位,日均檢測達8000多人次。她身兼多崗,既是宣傳員、引導員,也是心理疏導員。在核酸檢測現場,不少人會找她聊天,有的是問政策,有的聊生活,有的純粹就是抱怨疫情給生活帶來的不便。她都一一回應,引導幫助居民更好的了解當前的防控工作,鼓足信心。一次,有家長提出畢業班學生做核酸排隊時間長耽誤學習,她積極向社區建議,當晚便為學生開通了“綠色通道”,及時高效解決群眾關切,得到了居民的一致點贊。她說,設身處地為居民考慮,這是應該的。
新聞處楊煥昌:“疫”線中的市民熱線解答員
5月2日以來,楊煥昌下沉到通州區宋莊鎮草寺村,協助開展核酸檢測、出入證辦理和鎮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接聽等。
草寺村緊鄰朝陽區、順義區、通州區三區交界地帶,居民多,人員情況復雜。只要有核酸檢測任務,他早晨6點之前就必須到崗做好各項準備。村民排隊時維持秩序也是一項考驗。烈日當頭,穿著“大白”汗流浹背渾身濕透不說,還要反復提醒排隊等候的村民保持距離。在市民服務熱線的接聽過程中,群眾的訴求涉及方方面面。不論什么情形,他都秉持為人民服好務的思想,細致溝通、記錄,并且堅持第一時間核實、排查、辦理、反饋,積極穩妥處置,一天下來往往是滿身疲憊。他說,參加抗疫工作雖然辛苦,但更多的是收獲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