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項:健全完善元首外交綜合服務保障與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常態化工作機制,高標準做好國家主場外交和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
進展情況:一是做好中央擬在京舉辦的主場外交活動服務保障工作。建立與外交部常態化溝通對接渠道,加強日常工作請示溝通,及時掌握活動的總體籌備進度,配合外交部做好相關活動場地踏勘工作。二是做好黨賓國賓接待工作。完成柬埔寨首相洪森、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等11個黨賓國賓團組的接待任務,做好市領導陪同外國國家元首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市領導外事會見、來訪團組市內參觀訪問等活動的服務保障工作。三是健全完善元首外交綜合服務保障與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常態化工作機制。陪同外交部禮賓司多處踏勘調研,探索服務高級別外交外事活動新場地;匯總整理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專項制度方案。
第11項:抓緊推進新國展二期、第四使館區、大興國際機場會展中心建設,推動新國展三期配套項目建設。強化南中軸地區、城市副中心等重點區域國際交往功能。
進展情況:一是抓緊推進重大項目規劃建設,新國展二期會展項目地下主體結構施工完成約95%,三期居住項目已完成地下室結構施工,地上主體工程完成約93%,國際交往空間和功能設計同步推進。第四使館區及其周邊區域規劃建設穩步推進,東葦路全段取得選址意見書,其余道路取得設計方案批復,正陸續辦理選址意見書;已完成東壩中區重點區域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征集,正持續深化國際交往功能設計。大興國際機場會展中心已完成會展消費片區城市設計征集成果提交,正推進終期評審工作。二是高水平實施南中軸地區規劃,編制完成大紅門博物館群及周邊地區規劃綜合實施方案,正推進大紅門一期棚改項目土地整理收尾工作。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文化設施外立面亮相,預留國際交往空間和功能。
第12項:推動重點國際交往設施空間優化和功能提升,制定實施雁棲湖國際會都整體功能提升實施方案,提升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外交活動空間承載能力和服務保障功能。
進展情況:制訂雁棲湖國際會都功能優化提升工作方案,穩步推進雁柏山莊試運營和棲湖飯店建設工作,持續做好服務人員、管理人員培訓工作,推動硬件設施和服務能力雙提升。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已完成國際交往功能空間設計和裝修裝飾方案,正推進賽時工程拆除及機電改造工作,為后續精裝修工程全面進場做好準備。
第13項:優化國際化環境和服務,落實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導則,提升8個高品質人才社區的生活居住環境。推進國際學校建設,優化國際學校布局,提高國際學校辦學質量。以8家國際醫療服務試點醫院為抓手,在國際醫療服務方面開展有益探索,持續推進國際醫院項目建設。
進展情況:積極配合市相關部門不斷優化國際化環境和服務。統籌推進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打造國際化特色示范街區;打造良好的國際教育環境,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涉外醫療服務便利化,規范外語標識工作;開展在京外籍人士調研,提升北京對外籍人士的吸引力。
第14項:建設全場景服務、全渠道融合的一體化網上國際服務平臺,提高國際政務服務水平。規范設置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外語標識,提升重點設施國際化服務能力。
進展情況:一是建立四方對接工作機制。聯絡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等任務主責單位,建立由行業主管部門、三大文化設施項目建設和運營單位、項目代建單位和市外辦組成的四方對接工作機制,明確了具體工作責任人,確定按月召集碰頭會,推進三大文化設施外語標識設置工作。二是開展工作部署。分別會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組織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以及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項目建設和運營單位召開工作部署會,指導制定外語標識設置工作具體方案和進度安排。要求依據《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規定,根據對外交流和服務的需要,按照“內外有別”、“沿用標準”、“與主館保持一致”的原則,統籌規劃三大文化設施外語標識設置工作,梳理建立擬設置外語標識臺賬,組織專業機構翻譯審核。
第16項:積極拓展友城交往,辦好與首爾結好30周年等活動。健全友城交流機制,完善友城工作項目庫。發揮好市長國際企業家顧問會議等機制性平臺作用,承辦第十六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加快國際經貿、科教、公共衛生、文體等領域資源對接和項目合作。積極承辦和培育國際會議會展、各類行業展覽、文化節慶和品牌賽事活動,促進多領域多形式的民間交流活動。
進展情況:全面推動疫情防控新形勢下我市與友城的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尹力書記會見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雙方就共同深化經貿、科技、人文和城市治理等領域合作達成共識;殷勇市長會見蒙古烏蘭巴托市市長蘇米亞巴扎爾,進一步深化兩市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治理和立法領域的合作;莫斯科市政府代表團訪京,推動兩市友城關系發展及經貿、人文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完成友城工作項目庫常態化更新工作。與韓國首爾市就混委會籌備深入溝通。指導支持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等20多家市級社會組織和脫鉤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通過國際項目合作、與駐華使館交流、舉辦和參加重要國際會議等形式,積極開展本領域民間對外交往。
第17項:加大對國際組織、機構總部及分支機構落地支持,積極推動世界劇院聯盟等國際組織落戶。
進展情況:抓好《支持國際組織落戶的若干措施》落地實施工作,量身定制便利化政策服務包,支持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的國際組織在京落戶。積極爭取相關中央單位支持,推動世界劇院聯盟在京登記落戶進展。
第126項:深化京港、京澳全方位交流合作,高質量辦好京港合作會議第五次會議、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京澳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大力推進京臺交流合作,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舉辦第26屆京臺科技論壇。
進展情況:一是積極開展京澳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籌備工作。與澳方密切溝通,研究會議及相關活動方案,推動兩地重點領域合作簽約。赴澳門與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對接工作,進一步研究細化方案。二是扎實推動京港合作會議第五次會議籌備工作。梳理匯總我市對港合作意向,研究擬定京港合作重點領域和項目并征求市有關單位意見。協調落實香港特區政府相關訪京接待,推動兩地政府間交流合作。三是配合開展京港洽談會籌備工作。及時了解內地與香港人員往來最新政策,配合做好京港洽談會前期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