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國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關于服務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打造國際化政務人才隊伍”的提案收悉,我們會同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政務服務局進行了認真研究,現就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總體情況
我市高度重視外事人才隊伍建設。根據《首都外事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4---2020年)》,“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領域,從事涉外工作,具有國際視野的中方復合型人才。國際化政務人才是首都外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重要力量。
當前,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進入大抓落實、加速推進的新階段,《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規劃》明確提出加強人才支撐的目標任務。近年來,在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和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領導小組的工作統籌下,市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首都大外事”格局穩固形成,積累了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首都外事干部。同時,通過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主場外交活動的多次歷練,儲備了一支能夠展現北京服務、北京速度、北京形象的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人才團隊。
二、工作進展情況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提升首都外事人才治理能力,著力在頂層設計、教育培訓、實踐鍛煉、整合資源四方面下功夫,全方位加強國際交往專業化人才培養,努力為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一)強化頂層設計,不斷加強外事工作機制建設,逐步完善“一盤棋”發展格局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高規格編制《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規劃》,結合貫徹落實《北京市領導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要求,將首都外事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組織保障的重要內容。
二是推動區級外事工作機制建設。持續推進健全市區級外事體制機制建設,指導督促和協調推動各區建立健全黨管外事和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領導體制機制,規范機構設置,加強各區外事干部隊伍建設。
(二)多維度教育培養,打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一本賬”培訓體系
一是抓牢外語基礎培訓。著眼于服務首都日益頻繁國際交流交往的迫切需要,以市外辦為主體,面向首都外事人才,有計劃選送優秀高級外語翻譯人才參加對外經貿大學等專業高校、新東方英語等知名培訓機構舉辦的高級外語進修班,進一步提升翻譯能力。在疫情期間,聯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連續兩年舉辦“北京市高級英語翻譯人才線上培訓班”,邀請外交部資深翻譯、外籍翻譯專家線上授課,累計參訓人數1000余人次。
二是擴大外事培訓覆蓋面。做深全市領導干部的國際化素養培訓,每年舉辦以“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與國際化素質提升”為主題的全市領導干部培訓班,有計劃、分層次、有重點、分行業調訓首都外事人才,加強國際交往政策動態和實踐實務的深入學習。大力實施全市外事系統人才培訓資助項目,支持各區各部門立足自身條件和優勢開展外事人才培訓項目,共遴選并資助涵蓋全市教育、科技、經貿、商務、環保、婦聯、共青團系統和各區等100余個培訓項目,參訓學員8000余人次。
三是創新境外培訓手段。充分利用國際化教育資源,支持我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的人才隊伍。2017年與英國巴斯大學合作,打造高端翻譯“走出去”培訓項目,連續三年選拔2-3名我市外事系統優秀專業干部赴巴斯大學參加高級英語翻譯境外培訓。在疫情期間,邀請2名外籍專家為我市局級領導干部培訓班進行專題授課,受到學員廣泛好評。
(三)搭建實踐平臺,依托重大活動鍛煉外事人才,“一個庫”統籌全市外事人才資源
一是注重在重大斗爭一線鍛煉外事干部。我市一直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核心承載地和新時代元首外交的首要舞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北京成功舉辦了近10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經過多次磨煉摔打,我市已儲備一支素質高、本領強、作風硬的主場外交專業保障團隊。
二是充分利用人才庫儲備外事干部。建立重大國際活動服務保障人才庫,入庫人員主要來自全市各區、部委辦局、企事業單位等專兼職外事干部和近年來參與過我市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的人員,涵蓋個人信息、教育背景、外語水平等綜合情況。充分利用“一張表一看板”等信息化手段進行動態管理,為高質量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打下堅實人才基礎。
三是搭建國際化實訓平臺磨礪外事干部。充分發揮首都國際資源聚集優勢,完善國際友城框架內的專業人才交流機制,依托我市國際友城關系網絡,通過互派交流、項目合作等方式搭建實踐平臺,推動友城間經濟、社會、文化等重點領域人才的交流合作。用好部市合作機制,持續推薦我市優秀干部到我駐外使領館掛職鍛煉。
(四)統籌全市資源,集聚社會合力,多管齊下久久為功,堅持“一幅圖”繪到底
一是用好黨校資源。重點發揮黨校主陣地作用,將習近平外交思想作為主體班次必修內容,在領導干部進修一班、進修三班設置“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研修專題,開設“提升領導干部國際交往中的溝通能力(案例教學)”“新時代強化國家主場外交活動服務保障能力(現場教學)”等課程,幫助領導干部提升推動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理論素養和專業能力。
二是用好宣貫手段。為講好北京外事故事、傳播好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聲音,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全媒傳播與長效傳播相結合。組織新聞發布會,介紹新進展新成就;創新舉辦“北京國際范兒”短視頻大賽,以小切口展現大主題、以小故事反映大變化,深入挖掘培育更多北京外事講述者;組織“外國記者走進北京”系列參訪活動,聚焦“五子聯動”講好首都發展故事,形成廣泛支持、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是用好政務服務資源。全部完成435個政務服務大廳的國際語言環境建設改造任務,共建設:外語標識標牌7700個、外語辦事窗口369個、外語服務交流設施255臺、配備外語服務人員349名、組建外語導辦團隊50支,可以提供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等多語種服務,開設“國際人才引進服務專區”,為外籍人士提供更加便利的居留許可、工作許可等服務事項,有效提升了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國際化服務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完善頂層設計,持續統籌首都外事人才隊伍建設
充分發揮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和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領導小組指導作用,以更大力度統籌首都外事人才資源,加強力量整合,持續鞏固首都外事工作“一盤棋”工作格局。加大外事人才的交流力度,進一步打通外事與其他領域融合發展,培養復合型干部隊伍。用好調查研究,進一步摸清全市外事人才發展現狀和亟需解決難點痛點,探索強化人才支撐的有效路徑。
(二)創新培訓方式,持續提升外事人才國際化素養
拓展培訓渠道,豐富全市干部國際化素養培訓課程體系。加強師資力量、優化課程設置、豐富教學手段,努力做優一批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的精品課程。依托具有較強外交外事研究能力的在京高校,帶動提升全市關于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研究和教學能力。繼續資助一批示范性首都外事人才培訓項目,進一步擴大外事培訓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三)集中社會資源,精準服務首都國際化發展
注重整合國際政務服務資源,提升涉外事項的辦理效能和水平,依托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合力打造更多“國際人才引進服務專區”“國際人才服務大廳”和“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樣本。充分利用多媒體渠道,向全社會展示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成果,注重用好國際化思維講好北京故事,不斷增強國內外受眾對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認知度、接受度和參與度。
感謝您對首都外事人才隊伍建設的關心,期待您繼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將結合工作實際研究落實。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202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