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項:健全完善元首外交綜合服務保障與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常態化工作機制,高標準做好國家主場外交和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
進展情況:一是做好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服務保障工作。二是做好黨賓國賓接待工作。完成126個黨賓國賓團組的接待任務,做好市領導陪同外國國家元首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機場路沿線制掛國旗、來訪團組市內參觀訪問等服務保障工作。三是健全完善元首外交綜合服務保障與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常態化工作機制。陪同外交部禮賓司多次踏勘調研,探索服務高級別外交外事活動新場地;匯總整理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專項制度方案。
第11項:抓緊推進新國展二期、第四使館區、大興國際機場會展中心建設,推動新國展三期配套項目建設。強化南中軸地區、城市副中心等重點區域國際交往功能。
進展情況:新國展二期項目鋼結構施工進入收尾階段,國際交往空間和功能設計同步推進;三期配套居住項目已完成地上主體結構施工,正開展室內外裝修。第四使館區及其周邊區域規劃建設穩步推進,東葦路、天葦路已取得市級立項批復,東壩大街已取得多規合一初審意見,梳理完成使館區內道路及市政管線建設計劃;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中區城市設計方案征集已完成評審,正持續深化國際交往功能設計。大興國際機場會展中心和國際會展消費樞紐片區城市設計方案征集已完成評審工作,正按程序報審。高水平實施南中軸地區規劃,大紅門博物館群及周邊地區規劃綜合實施方案已取得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批復。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文化設施進入工程收尾階段,預留國際交往空間和功能。
第12項:推動重點國際交往設施空間優化和功能提升,制定實施雁棲湖國際會都整體功能提升實施方案,提升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外交活動空間承載能力和服務保障功能。
進展情況:雁棲湖國際會都功能優化提升工作方案已經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并印發實施,雁柏山莊已全面市場化運營,棲湖飯店施工已基本完成,正辦理竣工驗收手續。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加快落實領導小組專題會審定的國際交往功能空間設計和裝修裝飾方案,正全面推進精裝修工程。
第13項:優化國際化環境和服務,落實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導則,提升8個高品質人才社區的生活居住環境。推進國際學校建設,優化國際學校布局,提高國際學校辦學質量。以8家國際醫療服務試點醫院為抓手,在國際醫療服務方面開展有益探索,持續推進國際醫院項目建設。
進展情況:舉辦“駐華使節感知北京”系列活動,全方位對外宣介我市高質量發展成果;舉辦“在京外籍人士足球賽”,籌辦“在京外籍人士籃球賽”,豐富在京外籍人士文體生活;有序開展第16屆北京市“長城友誼獎”評選工作。
第14項:建設全場景服務、全渠道融合的一體化網上國際服務平臺,提高國際政務服務水平。規范設置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外語標識,提升重點設施國際化服務能力。
進展情況:一是建立完善工作協調機制。組建由市外辦、行業主管部門、三大文化設施項目建設和運營單位、項目代建單位組成的四方對接工作機制,定期研究外語標識設置工作。二是制定實施工作計劃,按進度推進相關工作。指導國家大劇院、首都圖書館和首都博物館制定外語標識設置工作具體方案和進度安排,參照施工建設節點,同步推進三大文化設施的外語標識設置工作。三是梳理建立外語標識臺賬,完成譯文審核。指導建立三大文化設施外語標識臺賬,包括北京藝術中心531條,北京城市圖書館203條,北京大運河博物館169條。組織專業力量對外語標識進行審核,7月28日將三大文化設施外語標識終審意見反饋市文旅局、市文物局,8月22日將北京藝術中心23條增補外語標識的終審意見反饋市文旅局。四是指導完成北京藝術中心外語標識制作,實地指導安裝設置工作。會同市文旅局,指導國家大劇院和北投集團完成北京藝術中心外語標識制作工作。實地考察北京藝術中心施工現場,指導國家大劇院和北投集團結合現場條件,及時推進外語標識安裝設置。
第16項:積極拓展友城交往,辦好與首爾結好30周年等活動。健全友城交流機制,完善友城工作項目庫。發揮好市長國際企業家顧問會議等機制性平臺作用,承辦第十六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加快國際經貿、科教、公共衛生、文體等領域資源對接和項目合作。積極承辦和培育國際會議會展、各類行業展覽、文化節慶和品牌賽事活動,促進多領域多形式的民間交流活動。
進展情況:尹力同志會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雙方見證下殷勇市長與新駐華大使簽署我市與新交流合作備忘錄。尹力同志會見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市領導會見蒙古烏蘭巴托市、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南非豪登省等8個友城及友好交流城市領導,簽署我市與阿聯酋阿布扎比市結好意向書,與日本長野縣、塔吉克斯坦杜尚別市、新西蘭惠靈頓市合作備忘錄。邀請泰國曼谷市市長來京出席北京文化論壇。在5個友城及友好交流城市舉辦“北京日”、經貿合作洽談會、“你好,北京”攝影展、中華美食文化節等各領域交流活動。接待烏蘭巴托、莫斯科等5批次友好城市代表團訪京。創新友城交流機制,舉辦烏蘭巴托黨務人員培訓班、友城官員專題研修班、越共河內市委后備干部培訓班。持續與首爾對接混委會籌備等事宜。動態更新友城工作項目庫。指導十余家社會組織出席聯合國系統會議和2023年金磚國家民間社會論壇、保障第三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配合中聯部籌備民心相通分論壇、絲路民間組織網絡論壇。安排德國阿登納基金會與中德產業園座談。指導支持117家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商會開展民間對外交往。
第17項:加大對國際組織、機構總部及分支機構落地支持,積極推動世界劇院聯盟等國際組織落戶。
進展情況:抓好《支持國際組織落戶的若干措施》落地實施工作,量身定制便利化政策服務包,支持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的國際組織在京落戶;支持國際科技組織在京集聚發展,首個國際科技組織集聚區于5月31日在朝陽區東湖國際中心落地,首批8家組織入駐;積極爭取相關中央單位支持,推動世界劇院聯盟在京登記落戶。
第126項:深化京港、京澳全方位交流合作,高質量辦好京港合作會議第五次會議、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京澳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大力推進京臺交流合作,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舉辦第26屆京臺科技論壇。
進展情況:一是扎實推動京港合作會議第五次會議籌備工作。梳理匯總我市對港合作意向,會同市有關單位研究擬定京港合作重點領域和項目,向港方征求意見后進一步完善合作內容。赴香港對接第五次會議各項安排,推動科技創新和文化領域務實合作。協調落實香港特區政府相關訪京接待,推動兩地政府間交流合作。二是積極開展京澳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籌備工作。與澳方密切溝通,研究會議及相關活動方案,推動兩地重點領域合作簽約。赴澳門與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對接工作,進一步研究細化方案。協調澳方初步明確會議具體安排。三是配合開展京港洽談會籌備工作。及時了解內地與香港人員往來政策,配合做好京港洽談會前期籌劃,赴香港對接籌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