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五年,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加速推進、碩果累累。我們規劃建設了雁棲湖國際會都、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第四使館區等重大標志性工程,成功舉辦了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10余場主場外交活動和2022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重大國際體育賽事,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我們持續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北京對外資企業、國際組織和國際化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
在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北京外事”推出《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這5年》專欄,集中展示市屬媒體對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新進展新成效的系統梳理和報道,讓我們共同回顧5年來的努力和付出,共同見證這些難忘的精彩瞬間!
北京日報
規劃建設雁棲湖國際會都、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第四使館區等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一核兩軸多板塊”的國際交往空間新格局加速形成;成功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10余場主場外交活動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北京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作為大國首都,過去5年間,北京以服務首都發展為統領,全面提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綜合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做優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加速匯聚國際高端資源要素,書寫出亮點紛呈的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新篇章。
服務國家國際交往的北京貢獻
大國外交綜合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形似鯤鵬展翅,舒展大氣,坐落于北中軸線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傳遞著中國傳統建筑的神韻,展現著當代中國的開放。疫情下,現場仍有1500人封閉管理施工,確保建設不減速。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內景
凈高26米,面積約2300平方米,步入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一層,開闊恢宏的超大迎賓廳雛形已現,未來這里將在國事活動時迎接各國政要。迎賓廳隔壁是約7300平方米的開敞式無柱主會場。
北辰會展投資公司副總經理李曉霖表示,國家會議中心二期計劃2024年底竣工,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將常態化服務于重大國事活動和高端會議會展。
2019年初開工建設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只是北京推進國際交往空間格局和設施功能全面優化的一個縮影。雁棲湖國際會都正持續提升國際交往功能,第四使館區等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也已啟動規劃建設。
不僅如此,北京元首外交綜合服務保障能力也在全面提升。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北京世園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10余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中,北京也都交出令人滿意的服務保障答卷。
做優做強三大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
外觀形似穿斗疊梁的“魯班鎖”,空中俯瞰如同“中國結”寓意連接世界,與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比鄰而居的亞洲金融大廈,隨著2020年亞投行總部的正式入駐,成為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重要見證者。
亞洲金融大廈
“選擇落戶于此,不僅因為這里地理位置優越,吸引國際金融、商業、文化機構落戶,更因為它互聯互通的理念,與我們‘立足北京 融入中國 擁抱世界’的目標一致?!比ツ?月,香港大學北京中心落戶亞洲金融大廈,希望以此為支點和平臺,深度融入祖國。一年多過去,香港大學北京中心主任王儉銳對自己的這一選擇更加確信。
亞投行入駐后,一批國際化元素十足的機構慕名而來。目前大廈已吸引中國—北歐綠色可持續發展促進會、香港大學、中美大都會等一批知名企業、機構陸續入駐。
積極推動國際組織在京落戶,正成為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新亮點。目前,在京登記落戶的國際組織已達106家。
“過去5年,是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加速推進、碩果累累的5年?!笔姓廪k副主任馮劍表示,“通過持續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北京對外資企業、國際組織和國際化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
“京交會”升級為我國服務貿易領域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平臺展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即服貿會),中關村論壇提質升級為集科技交流和創新成果展示、發布、交易為一體的國際化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平臺,金融街論壇被譽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風向標之一……過去5年,北京持續提升三平臺(活動)的國際化、專業化和市場化水平,做優做強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將三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國際產業合作高端要素加速匯聚
位于順義區的北京中德產業園,距首都機場直線距離僅3公里,去年12月正式開園。作為國內首個以經濟技術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對德合作園區,這里正成為北京推動國際產業合作高端要素加速匯聚的嶄新探索。
北京中德產業園
“利用‘兩區’政策疊加優勢,在重點產業園區開展具有國別特色的開放探索,園區將全力打造產業國際合作新集群?!表樍x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園區已集聚奔馳、Ameco、威樂等73家德資企業,其中隱形冠軍25家,202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近300億元,新增投資1.2億美元,德籍高管及工程師團隊達到100余人,初步形成了國際合作高端要素集聚的良好態勢。
在城市南部的大興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范區也已獲批設立。示范區以醫藥健康、先進智造、數字經濟三大產業為方向,目前累計入駐外資企業45家,落地高精尖產業項目達63個。
(記者:孫杰)
(圖片來源:北京外辦、北京日報、北投集團、中德產業園)